手机:15816873821 / 邮箱: xmjiecheng@foxmail.com
知识
当前位置:3d打印 > 知识 > 厦门3D打印技术投用:推动行业变革与突破

厦门3D打印技术投用:推动行业变革与突破

浏览量:22 发布时间:2025-05-08 09:00:01

厦门3D打印技术的投用,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,推动行业在多个维度实现变革与突破,其发展路径与成果可从以下核心维度解析:


一、技术突破: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

厦门企业聚焦金属增材制造与多材料复合打印技术,实现高性能零部件的精密制造。例如,厦门公司通过选择性喷射熔融技术,突破复杂结构零件的打印瓶颈,配套的可变墨滴、智能温控等技术将打印精度提升至微米级,满足航空航天、医疗等高端领域对材料强度与表面质量的严苛要求。同时,本土企业联合高校研发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与高温合金粉末,已应用于个性化植入物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3D打印,推动材料性能与打印工艺的双重突破。

微信截图_20250222110310

二、产业协同:构建“技术-应用-服务”生态

厦门依托火炬高新区,形成以3D打印为核心的产业集群。通过“四链融合”模式,实现创新链(如厦门大学嘉庚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)、人才链(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)、资金链(政府引导基金与产业投资)及产业链(上下游企业集聚)的深度协同。例如,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引进3D打印设备制造商、材料供应商、软件开发商及终端应用企业超200家,形成从设备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,2025年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签约金额达128.7亿元,其中3D打印相关项目占比显著。驱动打印设备的数字化链路,使特斯拉Model Y后底板开发周期缩短至14天。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制造网络,可实现全球12个研发中心同步验证设计,这种协同效率是传统模式难以企及的。


微信截图_20250222141304

三、应用拓展:从原型制造到规模化生产

厦门3D打印技术已突破传统原型制造的局限,向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与大规模制造延伸。在消费电子领域,荣耀Magic V2、OPPO Find N5等折叠屏手机的铰链采用3D打印技术,标志着精密增材制造进入量产阶段;在医疗领域,厦门致善生物科技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结核病分子诊断试剂的个性化生产,生产效率提升40%;在建筑领域,厦门企业与高校合作,开发出石墨烯基3D打印材料,应用于建筑结构件的快速成型,成本降低30%。

微信截图_20250222141311


四、模式创新:平台化服务与全球化布局

厦门企业通过全彩3D打印公共平台与云端制造系统,重塑行业服务模式。例如,厦门偶伴科技公司打造国内首个全彩3D真人手办打印中心,集成自助3D扫描、数字人生成与全彩打印技术,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务;杰呈公司推出“云打印+物联网”解决方案,实现3D打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智能调度,服务网络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此外,厦门企业通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(如杰呈主导的打印行业团体标准),提升国际话语权,推动3D打印技术从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标准”跃升。


微信截图_20250222141321

五、政策驱动:打造全球3D打印创新高地

厦门市政府出台《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等政策,对3D打印技术研发、中试服务及产业化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,并设立10亿元新质生产力基金,聚焦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”。2025年,厦门计划新增36个亿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,其中3D打印相关项目13个,总投资超千亿元,重点布局金属增材制造、智能装备及生物医疗等领域。


厦门3D打印技术正以“技术突破-产业协同-应用拓展-模式创新-政策驱动”五位一体的发展路径,推动行业从“小而散”向“大而强”转型。预计到2030年,厦门3D打印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,形成全球领先的增材制造创新生态,为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。



TAG:

新闻资讯

Not search wanted articles

no cache
Processed in 1.445550 Seco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