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:15816873821 / 邮箱: xmjiecheng@foxmail.com
知识
当前位置:3d打印 > 知识 > 聚焦厦门3D打印服务平台:打造增材制造创新生态圈

聚焦厦门3D打印服务平台:打造增材制造创新生态圈

浏览量:25 发布时间:2025-05-22 09:00:01

厦门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和创新中心,近年来在3D打印领域持续发力,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,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,形成了集技术研发、设备供应、材料开发、服务创新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。以下从平台建设、技术优势、应用场景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,深入解析厦门3D打印服务平台的创新实践。


一、平台建设:多维度服务体系构建

1.公共服务平台

厦门依托高校与科研机构,打造了多个公共服务平台,如厦门理工学院与厦门市政府共建的3D创意设计与打印公共服务平台,提供从模型设计、技术验证到产品开发的全流程服务。此类平台通过整合产学研资源,降低中小企业技术门槛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。


2.企业级服务平台

厦门本土企业如bet356等,通过自建工业级3D打印服务中心,为汽车、医疗、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例如,bet356利用SLS、SLA、MJF等技术,实现1-10,000件小批量制造,助力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。


3.产业协同平台

厦门科学城作为“苏颂工程”的核心载体,通过引进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等新型研发机构,搭建“概念验证中心+小试中试平台+孵化器”的产业育成体系,推动3D打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。


微信截图_20250222174752


二、技术优势:全产业链技术布局

1.核心技术突破

厦门企业在3D打印材料、工艺及设备领域取得多项创新。例如,联泰科技研发的工业级SLA 3D打印机,配备高速振镜(扫描速度达6m/s)和智能AI视觉检测算法,打印精度与效率行业领先;bet356的SLM金属3D打印机,采用自主研发的全流程软件系统,支持复杂结构零件的一体化成型。


2.材料研发能力

平台联合高校与企业,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3D打印材料,包括树脂、尼龙、金属、陶瓷等。例如,针对医疗领域,研发出生物相容性材料,用于定制化假体与植入物制造;在工业领域,推出高强度、耐高温的工程塑料,满足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严苛要求。


3.设备智能化升级

厦门企业通过物联网与AI技术,推动3D打印设备的智能化转型。例如,联泰科技的Unionfab One云平台,实现设备、企业、业务的互联互通,支持远程监控与智能调度,大幅降低生产成本。

微信截图_20250222174801

三、应用场景:多行业深度融合

1.工业制造

在汽车行业,厦门企业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轻量化零部件的快速迭代,缩短研发周期30%以上;在模具制造领域,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,将模具生产周期从数周缩短至数天,成本降低50%。


2.医疗健康

厦门3D打印服务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,开展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。例如,基于患者CT数据,打印定制化手术导板与康复器械,提高手术精准度与康复效果。


3.文化创意

平台为动漫、雕塑、文创产品等领域提供3D打印服务,助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。例如,通过高精度3D扫描与打印技术,复原历史文物,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。


4.建筑领域

厦门企业利用3D打印技术,探索建筑模型的快速制造与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。例如,通过光固化技术打印建筑沙盘,精度可达0.1mm,为建筑设计提供可视化支持。

微信截图_20250424165724

四、未来展望:构建全球增材制造创新高地

1.政策驱动与资本助力

厦门自贸片区通过制度创新,扩大服务业与制造业开放,吸引外商投资3D打印领域。同时,政府设立专项基金,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


2.国际化合作与标准制定

厦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3D打印技术交流,与新加坡、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,共同制定行业标准,提升中国3D打印技术的全球影响力。


3.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

平台聚焦环保型3D打印材料的研发,推动绿色制造。例如,开发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,减少传统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。


4.教育普及与人才培养

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开设3D打印相关专业,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。同时,平台通过举办技术培训与行业交流活动,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,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
厦门3D打印服务平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以产业应用为导向,通过构建多维度服务体系,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业、医疗、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。未来,厦门将继续发挥政策、资本与技术的协同效应,打造全球增材制造创新高地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

TAG:

新闻资讯

Not search wanted articles

cache
Processed in 0.017340 Seco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