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臂——作为机动化、可编程且具备高精度的工业设备,长期以来在自动化领域扮演关键角色。其关节结构模拟人类手臂,通过简化重复性操作提升制造效率。这一价值与增材制造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,两者的结合正催生全新的工艺可能性。

3D打印机与机械臂的集成不仅扩展了技术边界,更在灵活性、适应性及流程优化方面展现显著优势。本文将系统阐述在3D打印中引入机械臂的八大核心理由,聚焦其直接参与打印过程的创新应用(机械臂还可执行移除打印件等辅助任务,但本文不做展开)。
1.多平面加工路径突破传统限制
多数3D打印机基于直角坐标系(由垂直的X/Y轴定义)运行,部分机械臂虽采用类似架构,但更多型号支持多平面加工路径。这种特性使其能够突破水平逐层打印的局限,在三维空间内实现复杂轨迹加工,赋予设计师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。
2.悬垂结构支撑需求显著降低
依托多轴加工能力,机械臂3D打印机可实现大角度悬垂打印,具体性能取决于其轴数(如两轴、三轴或更高)。通过优化加工路径,用户可大幅减少支撑结构的使用,从而降低材料消耗与后处理工作量,进一步凸显技术经济性。
3.超大尺寸与移动式打印能力
机械臂3D打印机突破传统打印床的物理限制,产品形态涵盖桌面级到建筑级全尺寸范围。部分型号通过轨道安装实现移动式作业,扩展打印范围至传统设备难以覆盖的区域。这一特性在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等需要大型部件的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。
4.模块化工具头实现工艺集成
机械臂系统支持快速更换执行头,可集成多种增材与减材工艺。例如,兼容金属沉积、塑料挤出及计算机数控加工等技术的工具头,使单一设备即可完成从原型制造到精加工的全流程。这种模块化设计还优化了空间利用率,替代多台专用设备。
5.存量机械臂的增材制造改造
已有机械臂的用户可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功能扩展。如Adaxis公司推出的AdaOne解决方案,可将现有机械臂转化为大型3D打印机,支持多类材料与沉积技术,兼容广泛的应用场景。
6.集成式单元解决方案的效率提升
市场已出现完整的机械臂3D打印系统,如Meltio的RobotCell。该类方案将机械臂封装于受控环境单元中(金属打印必需),兼容ABB等主流机械臂品牌。其紧凑化、集成化设计可缩短交付周期,优化生产流程。
7.非平面表面打印与修复能力
机械臂3D打印机具备在复杂曲面作业的能力,特别适用于零部件修复。该技术为设备维护提供了可持续方案,尤其当原厂零件停产时,可通过逆向工程与增材制造实现原位修复。典型案例包括西门子能源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维修涡轮叶片。
8.广谱材料与工艺兼容性
机械臂增材制造支持从金属、塑料到混凝土的多样化材料体系,并可适配颗粒挤出等非常规工艺。这种兼容性甚至延伸至时尚领域,如机器人3D打印羊毛纤维等创新材料。具体技术涵盖电弧3D打印、线激光沉积、长丝挤出等主流工艺。
通过上述八大优势,机械臂与3D打印的深度融合正重塑制造业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水平,为从微小零件到大型结构的全尺度制造开辟新路径。
Not search want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