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:15816873821 / 邮箱: xmjiecheng@foxmail.com
知识
当前位置:3d打印 > 知识 > 非金属3D打印技术现状和行业应用全解析

非金属3D打印技术现状和行业应用全解析

浏览量:16 发布时间:2025-08-16 09:40:06

    伴随社会进步,3D打印技术已在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,并持续取得技术突破。按材料分类,3D打印技术通常分为金属3D打印与非金属3D打印两类,其中非金属3D打印长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。本文将重点探讨非金属3D打印的当前发展态势。

8

    非金属3D打印的快速崛起原因

    非金属3D打印之所以能实现迅猛发展,主要得益于其相较于传统制造业的显著优势:无需开模即可直接通过分层打印将设计转化为实体,支持个性化定制,且后期机加工等工序大幅减少,流程更为简化。

    非金属3D打印市场占比

    据专业机构统计,2019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中,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达25.38亿元,占比62%;金属材料产业规模为15.56亿元,占比38%,非金属材料仍占据主导地位。

    非金属材料分类、特性及应用领域

    非金属3D打印常用材料包括塑料、树脂,陶瓷及细胞生物材料等新兴类型也逐渐拓展至新领域。

    工程塑料: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、航空航天、医疗器械、家电及消费电子等领域。其优势在于硬度高、抗老化、耐冲击、耐热性好,但存在各向异性(不同方向性能差异)的缺点。

    光敏树脂:特别适合精密零件加工及铸模制造,可用于耐高温防水材料。优势为强度高、耐高温、防水性能优异,但加工速度较慢且存在一定污染。

    陶瓷材料: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车、生物等领域。优势包括强度高、硬度大、耐高温、密度低、化学稳定性好且耐腐蚀,但设备成本高、工艺控制难度大。

    细胞生物材料:聚焦医学与组织工程领域,可制造药物载体、人工器官等医疗产品。优势是生物相容性好、人体排斥反应低,但产量有限且对3D打印设备技术要求较高。

    非金属3D打印领域重大事件

    2020年4月27日,美国陆军研发出一种新型聚合物长丝,专用于低成本熔融沉积(FFF)3D打印机。该材料通过将ABS与PC结合,可先3D打印固体预成型件,再经热拉伸塔与张力传感器处理,重新转化为细丝。

    2020年4月23日,瑞士某企业发布新型光敏聚合物树脂,适用于3D打印长期修复体(如牙冠、嵌体、贴面)。

    2020年4月7日,西班牙某企业开发出新型活性聚合物线材,具备抗菌与止痛特性,可用于FDM3D打印机。

    2020年4月1日,美国某企业宣布与化学材料专家雷孚斯集团合作,共同开发适用于高速挤出技术的高性能材料。

    2020年3月23日,河南DSM与美国JuggerBot3D联合探索熔融颗粒制造技术,开发用于生产的颗粒3D打印材料。该技术与熔丝制造工艺相近,但采用切碎的颗粒原料替代线材,并通过螺杆挤出系统实现更大材料吞吐量。

    综上,非金属3D打印凭借其灵活性与成本优势,在多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,同时技术迭代与材料创新持续推动其向更高效、更精准的方向发展。



TAG:

新闻资讯

Not search wanted articles

no cache
Processed in 0.445884 Second.